近些年,网络暴力肆虐八方。从素人到明星,都饱受其苦:因「黄谣」抑郁而终的粉发女孩郑灵华;被网暴压垮走
近些年,网络暴力肆虐八方。
(资料图)
从素人到明星,都饱受其苦:
因「黄谣」抑郁而终的粉发女孩郑灵华;
被网暴压垮走向自杀的寻亲男孩刘学州;
还有前不久,遭受网暴的汶川地震幸存女孩牛钰 ……
虽说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但即便是官司胜诉,也常常得不到一句道歉。
更糟糕的是,网络暴力的魔爪越来越伸向未成年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发布了一份数据:
在 13-17 岁的美国青少年中,有47%的人遭受过六种网络暴力中的一种。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报告中对于网络暴力的六种定义很难想象,这些孩子心理正遭受着怎样的煎熬。
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需要重点关注。
今天,鱼叔借一部新出的高分英剧,聊聊这个话题——
《我是》第三季
I AM RUTH
说这是一部「剧」,其实有点奇怪。首先,它就一集。
92 分钟,相当于一部电影。
其次,虽然是「第三季」,但故事上完全独立。
从人物到情节,都与前两季毫不相关,所以也可以放心直接食用。
担任主演的,是我们熟悉的凯特 · 温斯莱特。
而剧中饰演女儿角色的,也是她现实中的真女儿,米娅 · 塞普雷顿。
前不久,凯特凭借这部剧拿下英国电视学院奖的「视后」。在发言中,说了这样几句话:
如果我能把这切成两半,我会把另一半给我女儿。
这是我们一起完成的,孩子。
有些日子,她经历许多痛苦,深挖自己的内心,进入非常恐惧的精神状态。
这让我深感震惊。
实际上,凯特自 25 年前出演《泰坦尼克号》爆火后,也一直受到舆论的侵扰。「肥温」「肥婆」的称呼,从未消停。
自己好不容易走出身体羞辱的痛苦,现在又看到女儿一代,受到更加严重的网络暴力。
而这部剧,恰是通过一个母亲的视角,侧面揭露了社交媒体的负面效应,对一个中学女孩的深深摧残。
开学第一天,母女俩就因为穿着问题大吵一架。露丝调侃了一下女儿的短裙——
穿这么短的裙子去学校真的好吗,哈哈。
女儿立马反驳——
那你穿这么低领,这么难看的紫红色裙子真的好吗?
不要因为我穿短裙就指责我。
一开始,露丝以为这只是司空见惯的家常斗嘴。但没想到,女儿越吵越凶。
语言像机关枪一样不停射出,脸涨得通红,泪流不止。
露丝急忙向女儿道歉。但女儿的情绪依然失控,甚至用不堪入耳的言语羞辱自己的母亲。
去你妈个婊子,滚开!
说完这些,愤怒离开。顺便给了老妈一个「国际手势」。
这个青春期叛逆,实在是有些硬核。在露丝眼里,女儿的问题不止如此。
比如,沉迷手机和社交媒体。
手机不离手,饭也不吃,觉也不睡。
琢磨怎样穿搭和化妆,如何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以供自己发在社交媒体上。
又如,自我孤立,拒绝沟通。成天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和母亲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沟通。
露丝只能偷听对方,来获取信息。
还比如,极度敏感、易怒。总觉得母亲在处处针对她,指责她。
母亲让她吃点正常午餐,而不是饼干,她立马感到被冒犯。
那感觉像是被人孤立,任人摆布一样。
女儿的这些叛逆行为,让露丝的生活充满了压力。早上叫女儿起床上学,就是一件难事儿。
白天在公司也不能安心工作,担心女儿会不会搞出什么事情来。
晚上也没有办法很快安睡。
被女儿不断的手机提示音搞得心烦意燥,还要时不时趴在墙上确定女儿是否睡了。
但是这些都不是露丝最大的压力来源。女儿一切的不正常,并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而是心理出现了状况。
每次发完脾气,她都会情绪激动地进行反复洗漱。
不洗到破皮都不会停下。
不得不说,女儿的样子可把露丝急坏了。
面对女儿这样的状况,露丝更不敢强制管束,怕适得其反。于是,只得每天都处于一种小心翼翼的状态下。
不停地对女儿道歉,安抚女儿的情绪。
如果实在压力过大,也只能在车里一个人自言自语发泄一通。她不是没有想过帮助女儿走出情绪障碍。但是最起码,要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
可是女儿始终拒绝沟通,让露丝无从下手。
直到有一天,学校老师告诉她,女儿学校表现很不好,成绩下滑很严重,并且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回到家后,露丝的情绪终于爆发了。对女儿一通诉说。
她痛心于女儿对自己的不珍惜,更痛恨自己的无能为力。
我不喜欢这种无力的感觉。
我不喜欢总觉得自己在做错事。
我也不喜欢让一个不知道是什么鬼的学校老师来告诉我:
我的孩子穿得像个荡妇一样去上学,而且她的成绩还在下滑。
我他妈其实根本不在乎你有没有得 C、D、B 还是 A。
但我真正在乎的是,我知道这对你很重要。
我在乎的是,你最终会对自己感到痛心失望。
露丝的自白有打动女儿吗?有的。
但是女儿有给出答案吗?
并没有。
露丝该怎么办?
这部剧的英文片名是「I Am Ruth」。Ruth 既是一个母亲的名字,也是她的所处的困境。
英文中,这个单词也有悲哀、悔恨的意思。
露丝就是出于这样的状态。
像身处暴风雨前夕的大海中,被海浪不停地袭击,别无他法。
女儿的状况越来越糟糕。她彻底放弃了上学,每天躲在自己的房间中。
窗帘紧闭,灯也不开。
被子裹紧,任由黑暗纠缠着自己。
很明显,女儿抑郁了。她并不是不想告诉母亲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而是她自己也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描绘具体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直到现在,医学上仍旧没有准确找到抑郁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我不需要你那样吼我。
我不知道怎么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
我无法给你任何答案,因为我没有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有一部原因是,女儿长期困于一个不健康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社交网络。
虽然电影没有直接呈现,她在网络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经历。
但,我们可以从露丝看到女儿社交账号中那些留言的反应中,略窥一二。
看看别人用多不好的话说她。
这都是些什么啊。
按照「大众」标准,女儿或许算不得一个标准的美女。但要说丑?那也是无稽之谈。
只是她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为了能够在社交平台上放出更好看的照片,得到更多的赞美。
她不停琢磨着,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贴近大众的审美标准。
甚至为了讨好所谓「观众」,不知从哪里买了情趣内衣。她看着从杂志上剪下来的美人,将那件不合时宜的衣服套在了身上。
对着镜子,扭动身体,找到最优的角度,拍下照片。
修图,配文,发送。
在网络世界中,最不吝啬的就是恶语。女儿不仅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赞美,反而是铺天盖地的嘲讽与评头论足。
在这些文字的痛击下,她开始对自己产生质疑,对生活失去希望。
我真的很害怕,因为我觉得自己再也无法感受自己了。
而我也不知道我的自我去了哪里。
我真的很害怕自己无法恢复过来。
遇到这种情况,也许很多人会说:不看这些言论不就好了。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
加拿大一位社交媒体专家贝利 · 帕内尔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明:
社交媒体,它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就像对药物成瘾一样。
每当有人点赞,你就像注射了多巴胺一样,开始感觉良好。你得到了更多的「社交货币」。
那么我们怎么让自己过瘾呢?
再看一眼点赞数,就这一回嘛。
再发一条状态,就这一回嘛。
对待恶评也是这样。女儿无法停止继续发照片的行为,也许这次能得到别人的喜爱呢?
她也无法彻底不去看那些留言,万一有赞美之言呢?
一方面,消息的提醒铃声像是催命符一般,恐吓着她。
但如果真的没有了手机,她又会陷入焦虑、恐慌。
这种状况,与药物上瘾毫无分别。
于是,精神逐渐走向崩塌的她,选择伤害自己来得到一刻的轻松。看着女儿手臂上一道道伤痕,露丝的精神也崩溃了。
这个家庭走进了至暗时刻。
据加拿大精神健康协会发现:每天花两个小时逛社交媒体的中学生,有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并且更容易有轻生的念头。
自从开始走入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类社交的基本要素。
尤其是千禧年代之后的青少年,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在网络中完成了对于世界的认知。
当然,网络本身是一个科技工具,并不是问题之源。
微博、推特出现的本意,也不是让大家有一个随意辱骂、攻击他人的平台。
但网络的虚拟性成为了某些人的保护罩。他们利用这一点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进行言语上的羞辱、攻击,形成网络暴力。
这种暴力,也许不是拳拳到肉的直接打击。
但,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
就像那部有关人肉搜索的电影《搜索》。
传到网络上的,仅仅是一段没有前因后果的视频,就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络暴力。
人们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女人,展开了全民声讨,还引发了各种谣言。
彻底钉死在他们建立起的道德耻辱柱之上。
还有韩国自杀的女明星崔雪莉。生前,网络上到处充斥着有关她的不堪言论。
穿衣大胆了,骂。
表情不好看了,骂。
说话不清楚了,直接说吸毒。
和猫咪拍张照片有些另类,直接空口鉴虐猫。
甚至到了死后,各种言论也不停歇。
《我是》第三季的主演凯特 · 温斯莱特,也曾因为身材原因,被人诟病。特别是当年出演《泰坦尼克号》后,受到各种言语上的攻击。
好在,凯特是一个强大的女性,这些对于她来说不足挂齿。前两年出演《东城梦魇》时,也毫不在乎自己面容的衰老和身材的发福。
在大多数场景,几乎素颜出场,甚至要求导演不要删掉亲密戏里露出的小肚子。
此次出演这部英剧,也是希望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身心的隐性影响。特别是家长们,能够对此事产生足够的重视。
故事的最后,女儿在露丝与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开始改变,尝试回归正常生活。可现实则是,很多孩子也没有如同露丝一般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甚至有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反而怪责孩子太脆弱。
「我那个时候 …… 也没像你这样 ……」
类似的话实在是耳熟。
他们或许还不明白,网络暴力,很多时候连成年人也无法承受。
更何况,心智都还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呢?
网暴者的惩治,必不可少。
但对于受害者的救助,也急需更多的关注。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