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漫画:王铎最近,一种年轻人靠自己的特长、专业在路边
【资料图】
[新闻页-台海网]
漫画:王铎
最近,一种年轻人靠自己的特长、专业在路边为他人提供“付费聊天、咨询”服务的“业态”悄然兴起。据报道,在大理、杭州、西安等城市出现不少“知识摆摊”人。这些摊主在显眼的地方写下自己的专业背景、擅长领域以及提供服务的方式,再摆上些咨询时可能用到的工具,然后就可以等着客人上门了。
某种角度上讲,“知识摆摊”是把教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等职业的部分工作,从教室、咨询室、事务所等场所搬到马路边。如此服务的连贯性、透彻度恐怕不能太较真,但对那些驻足与摊主对谈一小时、在困扰自己的问题上得到倾听与建议的顾客来说,“知识路边摊”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有意思的是,“知识摆摊”的大多是年轻人。在人们的惯常认知里,大学生完成所学后理应进入工作岗位,然而随着年轻一代自我意识和探索欲的增强,越来越多人在从象牙塔步入职场前,想要先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从这个角度讲,“知识摆摊”是一些青年人了解社会、与社会初接触的一个窗口。在“知识摆摊”前,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路边摆摊卖衣服饰品等小商品的现象就曾引发关注。年轻人摆摊是个人自由,但也不应戴着涂抹了太多浪漫、理想色彩的眼镜看待。一方面,赚钱不易,人们身边那些“养活一家人”的小摊,哪个不需要店主起早贪黑地打理和维持?现实中,靠摆摊维持基本生活的年轻人并不多,稳定盈利的恐怕更少。有的二手平台上,摆摊失败甩卖装备的信息更是随处可见。
另一方面,类似摆摊很有可能只是“暂时状态”。它就像是从学校到社会的渡船,体验之后,年轻人都将开始下一阶段的路程。在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有一位特聘副研究员,她曾用几个月时间在菜市场卖鱼、卖菜,还与不少菜贩成为朋友。后来,这些经历成就了她的博士论文,成了她乐此不疲的研究方向。
博士卖菜也好,大学生摆摊也罢,把经历变为经验,使其成为自身进步和提升的台阶,大概是这件事最大的意义。
(本文摘自《工人日报》作者:罗筱晓)